音樂專輯

貝多芬:第四、五號交響曲
2003年 01月 03日
産品編號: 09026640002
維也納古典樂派是由海頓(1732-1809)、莫札特(1756-91)、一直到貝多芬(1770-1827)所奠基,他們承接巴哈(1685-1750)過世之後以降的巴洛克風格,並開創出更豐富的樂曲風格,尤其是在弦樂四重奏與交響曲方面的創作。在交響樂的創作層面上,兼顧了形式與內容的嚴謹態度,與巴洛克時期的樂風截然不同,遂成為了他們創作的核心,也奠定了古典時期所留下的不朽成就。啟蒙時代與法國大革命的影響讓這三個人有不同的人生態度:海頓固守王公侯爵的俸祿,終生受雇於宮廷;莫札特用生命追求與解放創作的自由;貝多芬則以個人作曲家自居,自由地接受邀稿,不受他人擺佈,啟發了浪漫樂派,這三個人不容置疑的成就了古典樂派的貢獻。貝多芬創作交響曲的歷程,簡直是一個以渺渺之身對抗命運、現實與傳統的最佳寫照。他的創作類型與範圍相當廣泛,可比擬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之父巴哈。從創作鋼琴奏鳴曲起家的貝多芬,以氣勢磅礡的九大交響曲著稱,其影響則力貫整個19世紀。想要了解貝多芬,一定要從交響曲下手。第四號交響曲完成於1806年的夏末,緊接著第三號交響曲「英雄」之後,維持著不可一世的曲式與氣魄,故與它有「姊妹作」之稱,並於1807年首演,是貝多芬獻給好友奧伯斯朵夫王子的代表作。第五號交響曲「命運」可能是他最膾炙人口的交響曲,同樣創作於1806年,卻遲遲到1808年才完成,晚於他的第六號交響曲「田園」。只是「命運」兩字實在無法涵括貝多芬這首交響曲的全貌,因為他傾全力的透過音樂,來表達法國大革命這場人間浩劫與浩劫後人民強韌不屈的生命力,充滿力感、悲愴與壯闊的深度偉大情懷。因此,一個指揮家的優劣與深度,從這首曲子詮釋中即能查出端倪。汪德(Gunter wand,1912-2002)是德奧派最後的一位指揮大師,不幸於2001年過世,是二十一世紀末樂壇的最大殞落。行事謙和、低調的他率領他的子弟兵北德廣播交響樂團留下無數的經典錄音,成為德奧樂派唯一傳承。汪德自己說:「身為人,所能做到的極致,並非詮釋音樂,而是瞭解音樂。」而這正是詮釋偉大音樂的唯一方法;也正因為如此,汪德手中的音樂才能流露出這麼自然的效果,而這一切是由他不斷的掌控和警醒的精神力加以操作、再投入全心全意的熱情而成的,或許這正是他長者風範的秘訣,而這就是他向日益增多的聽眾解說自己的方式。由他來演奏貝多芬的交響曲絕對不作第二人想,他的演奏並且是Gramophone雜誌之首選。不管你之前崇拜多少經典盤、幾百大、幾星帶花的錄音,細心的聆聽這張物超所值的錄音,「偉大的感動與震撼」油然而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