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「真.藏」…厄莎.姬特

「真.藏」…厄莎.姬特

厄莎.姬特Eartha Kitt (演唱)

姬特能演繹多國語言的天賦和大膽直言的個性,成就他聲勢不墜,連續拿下金唱片佳績,擠入告示牌和英國流行榜。
這套選輯中的錄音主要出自姬特在50年代中葉和70年代初期的錄音,讓我們聽到姬特兩個不同年代的演唱風格,主要是她爵士和藍調上的表現。

厄莎.姬特在今日的歌壇是因為她快節奏的”C’est Si Bon”和”Santa Baby”等歌曲留聲後世。她曾被小說家奧森威爾斯封為"世上最讓人興奮的女性",可見她豐富的表演魅力。雖然長久以來被認為是代表性的黑人歌手,但其實厄莎.姬特身上並不只流著黑人的血液,據說她的父親是德國人的後裔,而她的母親則是美國原住民契洛基族和黑人的混血,這也造成她從小就遭到黑人社群的排斥。

姬特出身自黑人雜技團,和後來組成芭蕾舞團的艾文艾利出自同一雜技團,隨著該雜技團她在百老匯和歐洲各地演出,更因此讓她學會了法文,她的演出因此常帶著一點法國式的軟儂風格,這點在五零年代的爵士歌手中成為一種強烈的個人特質。姬特應該是很有語言天份的人,因為她除了單靠巡迴演出就可以學會法文外,她還能流利與人以其他三種語言對話,能以七種語言演唱。不過,姬特最有名的演藝形象,卻是因為她在六零年代後期,被電影《蝙蝠俠》選中,演出貓女一角,這奠定了她的銀幕形象。但之後姬特卻因為大膽直言,而在美國演藝圈無法立足,原因是因為她在美國積極投入越戰期間,被邀往白宮餐會,餐會上被詹森總統夫人問及對越戰的看法,她直接就回道:"你們把美國最好的年輕人送到戰場赴死,難怪小孩子起來佔領街頭抗議。"這話把詹森夫人當場氣哭,美國輿論為之嘩然,她從此無法在美國演出,轉往歐洲和亞洲發展。

姬特沒有被打倒,十年後她以五十歲之齡重返百老匯,80年代初她大轉型從爵士轉戰狄士可樂種,拿下金唱片佳績,擠入告示牌和英國流行榜,緊接著她乘勝追擊,第二張狄士可專輯更讓她被年輕世代認識,成為她們的新偶像,尤其是在同志族群中,建立了死忠粉絲,在那個愛滋病初現的年代,她以近六十之齡,不斷為各種HIV組織的慈善義演演唱,讓她的聲勢沿續到90年代,一直到2007年她過世前一年,她都還在演出和錄音。

這套選輯中的錄音主要出自姬特在50年代中葉和70年代初期的錄音,讓我們聽到姬特兩個不同年代的演唱風格,但主要還是她爵士和藍調上的表現。

CD3

  • Mademoiselle Kitt
  • If I Love Ya, Then I Need Ya; If I Need Ya, Then I Want Ya Around
  • Just an Old Fashioned Girl
  • Two Lovers
  • Fascinating Man
  • Hey Jacque
  • Somebody Bad Stole The Wedding Bell (Who's Got the Ding-Dong)
  • Uska Dara - A Turkish Tale
  • The Day The Circu

CD1

  • Let's Do It (From "Paris")
  • My Heart Belongs to Daddy (From "Leave It to Me")
  • C'est si bon
  • A Woman Wouldn't Be a Woman
  • Lazy Afternoon (From "The Golden Apple")
  • Chantez-les bas
  • Annie Doesn't Live Here Anymore
  • Honolulu Rock and Roll
  • Careless Love
  • Mambo de Pa

CD2

  • I Want to Be Evil
  • I'm a Funny Dame
  • Smoke Gets In Your Eyes (From "Roberta")
  • The Memphis Blues
  • Lullaby of Birdland
  • Beale Street Blues
  • Avril au Portugal
  • Toujours Gai (From "Shinbone Alley")
  • Mink, Schmink
  • Take My Love, Take My Love
  • Lisbon Antigua
  • Strangers I